反转视角”在华国际艺术家联展

发布时间:2015-07-02 11:38 来源:咔够网 作者:咔咔 浏览:

展览时间:2015-06-27 - 2015-08-27
开幕时间:2015-06-27 16:30
展览城市:北京 - 北京
展览地点:MEBOSPACE美博
策 展 人:唐泽慧
参展人员:马吃辣和思凡诺尼克-德-拉法耶六岛米歇尔-马多玛丽-朱莉-彼德斯李山康妮可谭思考
展览介绍
MEBOSAPCE 美博荣幸地宣布于2015年6月27日推出“反转视角——在华国际艺术家联展”,展出8个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的国际艺术家和艺术团体的创作,涵盖装置、影像、行为、绘画和摄影等不同的艺术媒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许多活跃的中国艺术家纷纷出走纽约、巴黎、柏林,而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伴随着中国经济和当代艺术的崛起,我们见证了这批艺术家的集体性回归,与此几乎同时发生却未引起足够注意的另一股暗流,是那些从世界各地来到中国的外国艺术家们,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十年之久,他们的创作无疑构成当下中国艺术话语和生产的一部分,而其中所蕴含的区隔与交流、自我与他者,在地与全球的张力,和在这一新的跨文化语境之下对何为“中国性”(Chineseness)的重新思考,尚未得到认真审视。
回顾二十世纪艺术家在全球范围内迁徙的历史,世纪之初的巴黎,二战后的纽约,都曾是艺术家迁徙的主要目的地;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北京,上海这些中国都市第一次在这个版图上不仅仅作为“出发地”,而且作为“目的地”被标注出来。艺术家的迁徙不再是单向的输出,而变成双向的交流。澳大利亚一家媒体在名为《北京在召唤》的文章中,将这种趋势称为“前所未有的转变:自殖民时代以来西方艺术家第一次向亚洲迁徙,寻找他们的未来。”
关于中国艺术家在海外的状况已经有过很多讨论,并且他们通常被纳入到“中国当代艺术”的框架之下,而那些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的外国艺术家却似乎刚刚才进入人们的视野。造成这种区隔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语言的障碍显而易见,然而更深的原因也许在于我们的艺术体制还深陷于民族国家的框架之中,在各种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和话语之中,这些艺术家被天然地排斥在外。
本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 Laurens Tan 这样说到:“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问题是它由于它的唯一性而获得成功,这是它的品牌。这就意味着它是被它的“中国性”所定义的。如果不是‘中国的’,那就不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部分。”
问题在于“中国性”并非是一个天然的,同质的存在,而是一个历史和文化建构,它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把对“中国性”讨论的起点定在“国籍”或者“生物学”的关联显然站不住脚。如果说之前我们已经意识到在“中国性”的标题之下所潜伏的“区域主义”,“少数民族”,“海外华人”等问题,那么“在中国的外国艺术家”则为我们提供了看待这一问题的另外一个纬度——某种意义上,一个反转的视角。
美博文化自成立之初一直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国当代艺术的海外推广,今年五月底,美博刚刚在美国纽约成功举办《传统的复活——中国当代艺术的另一条线索》展览,正像我们在这个展览中所试图展示的那样:我们身处在动态的,开放的“传统”之中,正是在与新的现实不断碰撞,与不同文化的交流中,艺术才得以保持它生命力。如果“传统的复活”是一条自内而外的线索,那么“反转视角”则展现了一个自外而内的路径,它们共同体现了美博对于中国当下艺术生产和话语的多向度思考,以及我们所一直秉持的兼容并蓄、不断探索的态度。
本次展览将展出至2015年8月27日。
分享至: